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僅僅依據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來買進或賣出是有片面性的。因為移動平均線只是一種基本趨勢線,(南方財富網 http://nuqn.cn收集整理)在反映股價的突變時具有滯后性,因而,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只能作為一種參考。
死亡交叉與技術指標結合運用:
JDK指標:
JDK三條線,J線往上與DK兩線形成交叉,為黃金交叉,相反為死亡交叉.。短期的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均線叫黃金交叉.反之為死亡交叉.但如果長期均線向下或變緩同時短期均線向上穿越就不能叫黃金交叉.死亡交叉也如此. 在股市中,黃金交叉代表某種指標向上運行并有50%以上概率持續(xù)。反之叫死亡交叉。均線和指標都有,金死亡交叉的概念,就是短的和長的相交。其實更簡單的方法:你回顧下歷史看看,二根線交叉之后,指數向上多的,則代表黃金交叉,向下多的就是死亡交叉。ps.金死亡交叉最好是結合背離來看,機構用金死亡交叉為誘的情況發(fā)生太多太多了。
DIF=前12日價格平均值-前26日價格平均值。
MACD(亦稱DEA):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是DIF的9天的平均值(相當于DIF的9日均線)。
BAR=DIF-MACD。
1、判斷大勢:DIF、MACD為正值時,大勢為多頭市場,反之為空頭市場;2、DIF和MACD發(fā)生黃金交叉時是買入時機,發(fā)生死亡交叉時是賣出時機;3、正BAR由長變短是賣出信號,負BAR由長變短是買入信號;4、頂背離和底背離。當股價不斷出現新高時,DIF和MACD卻并不配合出現新的高點甚至走低,稱為頂背離,是賣出信號。當股價不斷走低時,DIF和MACD卻并不配合出現新的低點甚至走高,稱為底背離,是買入信號。
KD:隨機指標。
(1) 1<KD<100,KD<50為空方市場,KD>50為多方市場。 (2)通常認為KD值在20以下是超賣區(qū),可逢低買入;KD值在80以上是超買區(qū),可逢高派發(fā)。 (3)當經過一輪下跌后,KD值在25以下,K線上穿D線時(黃金交叉),為買進信號。而當一輪上漲后,KD值在85以上,K線下穿D線時(死亡交叉),為賣出信號。 (4)背離信號的產生是非常準確的買賣信號,即當價位一波高過前一波,而KD值尤其是D值卻一波低于前一波,為頂背離,預示后市將跌,為明確的賣出信號。當價位一波低于一波,而KD值尤其是D值卻一波高于前一波,為底背離,預示后市將上漲,為明確的買進信號。 (5)當KD線在超賣區(qū)或超買區(qū)形成雙底或雙頭時,也是一個買進或賣出的信號。(有時也有很大誤差,尤其是當個股很不活躍而又長期下跌時,K值可以達到5以下;而在大牛市中K值達到90以上而股價并不下跌也是常有的事,不能過分認真看待)。 字串7
RSI:相對強弱指標
RSI下限為0,上限為100,50是RSI的中軸線,即多、空雙方的分界線。50以上為強勢區(qū)(多方市場),50以下為弱勢區(qū)(空方市場),20以下為超賣區(qū),80以上為超買區(qū)。 RSI指標的買點:(1)W形或頭肩底 當RSI在低位或底部形成W形或頭肩底形時,屬最佳買入時期。(2)20以下 當RSI運行到20以下時,即進入了超賣區(qū),很容易產生返彈。(3)黃金交叉 當短天期的RSI向上穿越長天期的RSI時為買入信號。(4)牛背離 當股指或股價一波比一波低,而RSI卻一波比一波高,叫牛背離,此時股指或股價很容易反轉上漲。RSI指標的賣點:(1)形態(tài) M形、頭肩頂形 當RSI在高位或頂部形成M形或頭肩頂形時,屬最佳賣出時機。(2)80以上 當RSI運行到80以上時,即進入了超買區(qū),股價很容易下跌。(3)頂背離 當股指或股價創(chuàng)新高時,而RSI卻不創(chuàng)新高,叫頂背離,將是最佳賣出時機。(4)死亡交叉 當短天期RSI下穿長天期RSI時,叫死亡交叉,為賣出信號。
DMI:動向指標。
當+DI向下突破-DI時是死亡交叉,是賣出時機;當ADX和-DI一起漲時是空頭市場;DIF、MACD< 0:空頭市場;DMI指標DMI指標又叫動向指標或趨向指標,其全稱叫“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 簡稱DMI”,也是由美國技術分析大師威爾斯·威爾德(Wells Wilder)于1978年在"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Systems"一書中首先提出,提示投資人不要在盤整世道中入場交易,一旦市場變得有利潤時,DMI立刻引導投資者進場,并且在適當的時機退場,實為近年來受到相當重視的指標之一。 DIM動向指數又叫移動方向指數或趨向指數。是屬于趨勢判斷的技術性指標,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分析股票價格在上升及下跌過程中供需關系的均衡點,即供需關系受價格變動之影響而發(fā)生由均衡到失衡的循環(huán)過程,從而提供對趨勢判斷的依據。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
(責任編輯:張曉軒)